返回網站

[日常] [書] 花東跨年 與 很多紀錄

· 日常

大概是認為跨年的寫不了多少,也就跟其實主要是想寫的生活記事混在一起了。

自己很久沒有旅行了,要說有去哪裡走走過夜的話,大概一年跟家人一兩次去一些定點踏青而已,因為爸媽不喜歡出國所以也都是在國內。

這次受到新朋友的邀請去了趟花東,猶豫了好久好久好久(反反覆覆地煩這個朋友XD),最後還是決定去了,幸好去了,收穫良多呢。

朋友因為一些活動或是服務常跑那邊,對當地熟悉也有認識的人可以帶我們,跟純旅遊比起來感受溫馨不少。

去的時候是有帶單眼的,但卻一直沒有什麼衝動讓我想拍照,後來僅是用手機隨手拍了一些。是因為對於當地文化的感受深刻大於美景(我老家也是很多田哪),文化只能去經驗難以拍下,而我第一次接觸,更是捨不得「浪費時間」去拍,我想和他們說更多話(雖然我實在內向到不行)、聽他們說話,不只是當地人也和在背包客棧的其他客人。

對許多人來說,跨年是有其重要性的吧(並不像我往年都在電腦前面過),之所以選擇來到東部,相信此處也有其特殊之處。

跨年夜是和在地一群年輕人團體「奇客邦」一起過的,在一片草地上喝酒烤肉,還有搭帳棚,風很大後來冷得我夜裡睡不著,但是心很暖、很暖。看見不一樣的生活形式,很簡單但滿足、很單純也很幸福,感動得偷偷掉眼淚。

題外話,那裡的草非常棒。一個對命理有些研究的朋友曾說過,有時候他會赤腳踏在土地上,我也忘了他是怎麼說的,或許是和大地做互動或連結之類的吧,但我覺得我是可以理解的,實際上我對超自然是抱有「沒有人可以證明有或沒有,所以沒有人可以說服我相信或是不相信」的態度,但就我個人的看法跟經驗,自然於我而言是神聖的。而這裡的草,是友善的。

想到另一件事情XD幾天海邊去了好幾個,但天氣都不好,摸摸水就走了。最後一天去了太麻里,天氣終於放晴,海邊是鵝軟石礫灘,浪退的聲音讓我想到雨聲棒的聲音,每次浪退、聽著沖刷著小石子的聲音都忍不住海裡走去。

以前有一門課老師叫我們去聽海寫心得,我覺得海是母親,就像草一樣,自然……之所以認為他是神聖的,因為「我來自祢」。雖然大海真的很可怕(溺水真的很可怕!),卻不知道為什麼好想跟著浪走去、好想被擁抱,像是回到母體裡。

這趟旅行還有一個特點是,成員對我而言都是新朋友,最長認識不過兩個月,見面次數手指頭數得出來;最短是……當天第一次見面哈。放慢了腳步,旅行也使人快速地親近和親密,畢竟在異鄉能依靠的只有彼此。聊了好多好多,也聽人講了好多好多,有些人可能此生就見面這麼一次,卻是那麼友善把你當朋友、當家人。

十分謝謝邀請自己的朋友,這真是新的一年最棒的禮物。

最近稍微閒下來了,雖然還是有一些事情要做,但不被追趕也就先擺著拖著慢慢完成。

說不上來怎麼了,或許是事情太多太快太雜也就忘了,總而言之最近心境變化速度很快,不斷的改變著決定,回頭去看幾個月前發的文就覺得自己好像離那時好遠好遠了。

有一個新朋友思想特別成熟,和同儕相比真是太過突兀的存在了,並不是貶意,而是覺得特別還不足以表達他的獨特感。我會說他像是個啟發者,透過和他談話或是聽他和人談話學習很多,能認識他真好。這或許也是為什麼最近自己轉念很多的一部分原因。

高中時無聊把泰戈爾的句子記在手機的便籤,看久了也就記得了,特別有一句:「我死了又死,以明白生是無窮無盡的。」那時覺得這句話難以理解,現在卻親身體驗到了,而且自己不知道已經死了多少回了,哈!

去年的期許是「實踐」,但覺得自己實踐得並不夠多,今年想要繼續「實踐」下去,同時要有更多「勇氣」,總覺得這是我長越大越缺少的東西。

今天看了《刺激1995》,真是超爛的取名呢,我曾經因為這個取名難以引起我的興趣,而選擇看別部電影,但好幾個朋友好推這部,今天有幹勁就把他看完了。

對現在的我來說,第一時間覺得超級立志!(當然超好看完全沒有失望!)

書的部分,

《上下的美學》是一本……算是建築類的教學用書吧?在教樓梯的種類、名詞解釋(專有名詞?)、設計樓梯要注意的事情或是不同類型的樓梯會產生的視覺效果、以及怎麼繪製樓梯,對初學者來說十分清楚易懂,自己非常喜歡這本書。

《道:順隨生命的核心》這本書是去旅行的新朋友推的書,在熱情未滅之前便迅速地在圖書館借了。一開始看時覺得很棒,很有生命啟發的感覺。停了一陣子之後開始有空閒能夠持續看,不知道是翻譯的問題還是原本就是這樣,常常講到一個重點時,用了好幾個句子就為了強調這個重點,導致會有一種:「好好好、我知道、我懂,講一次就好,不用一直強調!」的感覺。另一方面,好像都沒有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的部分,環繞著一個或許大部分的人都會有的煩惱、但我沒有,所以這個章節內容對我而言完全沒什麼幫助更加難以產生共鳴感,大概看了1/3就放棄了,後面的部分隨意翻過去,稍微看一下書裡被以前的讀者畫起來的句子而已。

和一個新朋友聊天時,發現我們的想法是很不同的。我當然明白,當你事情做得好絕對有被看見、被讚賞的價值,對個人那也是種回饋和成就感;然而我是認為「我個人」是不重要的,我做的對的事情被看見、被運用,才是唯一重要的。我不想變有名、變紅,因為在那樣的狀況下我想我的生活就再也不普通了,我做的大小事會被放大檢視,以前便覺得「我要看起來很普通,普通得別人不會多看我一眼。我要躲在自己的被窩裡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沒有人會多嘴給意見。」因為我明白,即使我一直嘗試不理會,但我其實是非常容易受到別人的言論影響的。(不受他人影響還是我要努力克服的地方!)

普通,是一個多麼穩定自然的狀態。看看那些受人類「多關照」的動物、昆蟲,往往是不自由的。

對於帶有「奉獻精神」的自己,讓我想起基督徒總說榮耀都要歸給神,我想自己的精神較接近他們,雖然我不知道我的神在哪裡、我不知道這個榮耀有沒有要給誰。

另外,不久前做一個職涯測驗,我的「共感性」(是否能與他人情感產生共鳴、進行交流,也是所謂的「同理心」)是特低的,讓我稍微反省了一下。自己確實對他人的戒心很重,信任的門檻很高,但一旦跨過便是完全的卸下心防(我想這和戒心重是相對關係的)。但這樣的狀態我卻覺得是好的,我覺得沒有人可以干涉別人,所以只要我個人的事務範圍內不被別人妨礙,我毫無理由去評論別人的人生如何、選擇如何,如果因此被判定同理心低的話,那我也只能聳聳肩,whatever!

別人的事情讓別人去做決定,不因此覺得他人不順自己意、覺得他人做了錯的決定,心裡頭不是輕鬆很多嗎?

企圖控制那些自己其實無法控制的事情,是很徒勞的,何況你也不為他人的人生負責,又要怎麼要求別人照著你說的做呢?

不過那些我真正在乎的人,偶爾我還是會有的給予一些理性的建議,至於他們最後怎麼做決定,同樣並不影響我的心情。是相信他們、也尊重他們。

這樣看來,或許我是一個很自我的人吧!(Okay, 我承認XD)

就因為對別人的不怎麼關心,我大部分的煩惱都是在分析或是探討自己的問題

一年前我這個傻子覺得我很了解我自己,能夠大聲地說:「我知道我要什麼!」

然後現在我全然不知道我究竟想要什麼。

我很喜歡問別人一些奇怪的問題,像是:「請用三個形容詞形容自己」、「請講一個自己覺得很驕傲的事情」等等,這些大多是對自我的剖析(即便其實我只是隨便問問、沒想這麼多),然而其實我自己往往回答不出來。

我看我自己,很不相同。這並不是矯情,而是我本來就這樣,而我想知道為什麼我是這樣的。

「我為什麼和你們不一樣?」(不過或許這個問題會被說無聊至極,因為本來每個人就是不一樣的,為什麼要困惑自己的不一樣呢?」

我也不知道XD

人啊,總是在做一些很徒勞的事情。

前面提到的

【奇客邦】奇客邦FB,由一群愛花東的人所組成的。